日期:2025-07-28 06:47:25
前言:潜艇一直是美国海军的优势领域,自从美国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以来,便向中国周边调配了更多潜艇,其规模已然超越了大西洋方向。近些年来,美国的海洋测量船在南海海域活动频繁,美军核潜艇也多次现身该区域。去年,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几乎彻底报废,这一事件暴露了南海水下正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中国海南岛附近的水域,也成了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执意要闯入的“要塞区域”。中国潜艇出海时,时常会发现被不明国籍的核潜艇跟踪。那么,中国该如何防范美国核潜艇在自家海军基地门口的挑衅呢?
一:中国海军的潜艇现状
过去十多年里,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直在三亚亚龙湾打造大型海军基地。亚龙湾基地已建成2座长度达950米的水面舰艇码头,用于停靠航母和驱逐舰,还有3座长230米的核潜艇码头,同时配备了大规模的地下弹药库。基地周边部署的“红旗”12地空导弹,覆盖范围遍及整个三亚地区。如此规模的海军基地,在全亚洲都较为少见,从基地的规模便能看出南海舰队未来的庞大发展潜力。三亚榆林的潜艇基地也在不断扩建,到2020年,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潜艇数量已达80艘。三亚榆林潜艇基地原本部署着第32潜艇支队的4艘基洛级潜艇和4艘039A型潜艇,2008年又组建了第2核潜艇支队,新型的094型弹道核潜艇已有3艘完工,并开始在三亚出现。中国海军最多可能配备5艘094型弹道核潜艇,而且还会建造096型弹道核潜艇。
094型弹道核潜艇部署在三亚,其目的是借助南海的水深条件,增加美国探测中国潜艇的难度。黄海和东海的绝大多数海域水深不足百米,094型弹道核潜艇从青岛的第1核潜艇基地出海后,很难摆脱声呐的追踪,在天气晴朗时,反潜机甚至能通过目视发现水下潜航的潜艇。而三亚榆林潜艇基地周边30千米范围内水深50米,80千米范围内水深200米,海南岛沿岸50千米外水深200米,150千米外水深则达到1000-2000米。这样的水深条件,能为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北部湾平均水深50米,若094型弹道核潜艇在北部湾活动,中国只需部署6艘潜艇就能组建2条封锁线,阻挡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进入,形成类似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堡垒海域”。不过,094型弹道核潜艇若从北部湾发射“巨浪”2弹道导弹,仅能打击3315千米外的新德里和3930千米外的关岛,若要攻击9904千米外的夏威夷或8457千米外的阿拉斯加,就必须驶离北部湾进入南海。
2010年,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开始出现在亚龙湾基地的1号和2号码头,从这里出发的该型潜艇可前往南海、关岛、日本周边及印度洋,既能为航母编队提供保护,也能监视从南海北上的美国航母打击群,更重要的是能为进入南海的094型弹道核潜艇保驾护航。亚龙湾基地的规模也在扩大,现已拥有4个码头,可停靠20艘潜艇。第2核潜艇基地除了码头和潜艇消磁设施外,还建有结构比青岛第1核潜艇基地更复杂的地下洞库基地,有3处通往大海的水面出入口和8处地面通道出口。广东江门市下川岛潜艇基地也新建了3座120米-150米的码头,可容纳正在扩充的第52潜艇支队。下川岛潜艇基地是针对台湾作战的前沿阵地,从这里出发的潜艇能便捷地绕至台湾岛东部,封锁该区域的航线。湛江基地也新建了长达800米的码头,为未来接收更多军舰做好了准备。
二:美国海军的潜艇现状
冷战时期的水下交锋,多数时候双方都处在信息模糊的环境中,反潜作战就如同大海捞针。美国对付苏联导弹核潜艇时,通常会在格陵兰岛至挪威一带海域,以及美国东西海岸外的苏联早期弹道核潜艇巡航区进行拉网式反潜搜索。但这种方式需要投入大量兵力、时间和人力物力,实际效果却很有限。在广阔的海洋中搜寻潜艇,很多时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以及时发现苏联潜艇并阻止其完成作战任务。最有效的策略是派遣攻击型核潜艇到苏联潜艇基地外埋伏,一旦发现苏联弹道核潜艇出港,就进行全程跟踪,迫使对方躲藏或逃跑,从而挫败其作战意图。这种方法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对付苏联早期弹道核潜艇的主要手段,与拉网式反潜搜索相比,投入的兵力相对较少,保障工作也更简便。
随着苏联潜射导弹射程的逐步提升,苏联弹道核潜艇只需在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这两个封闭的“堡垒海域”内游弋,就能对美国本土实施打击,这使得美国海军的“守门战略”失去了作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海军始终想突破这两块“堡垒水域”,猎杀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为此,美国专门研发了具备超强静音性能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然而,冷战结束时,美国海军仍不敢贸然闯入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苏联时期,苏联潜艇要进入太平洋和大西洋,都必须经过几个海峡水道。过去几十年,美国海军为了封锁苏联核潜艇,斥巨资在这些交通要道部署了固定式水声监视系统,实时掌握水下动态。只要苏联潜艇通过水道,美国海军的反潜力量就能在数小时内展开大规模防御性反潜行动,大量反潜巡逻机会对苏联潜艇可能出现的区域进行大范围搜索,在其进入深海前遏制其行动。
如今,尽管中国潜艇数量不断增加,但美国潜艇仍掌控着太平洋的主动权。中国海南岛附近的水域,也成了美国攻击型核潜艇非要闯入的“堡垒区域”。虽然北部湾和巴伦支海、鄂霍次克海一样,是美国核潜艇不敢轻易涉足的“禁地”,但中国的“巨浪”2潜射导弹在北部湾内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若要打击美国本土,中国弹道核潜艇就必须驶出南海,这让美国海军冷战时期的“守门战略”重新有了用武之地。2002年,为了提高对台海局势的反应速度,美国海军在关岛重建了由第7舰队指挥的第15潜艇中队,配备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和2艘潜艇支援舰。2015年,又向关岛部署了1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从关岛出发的攻击核潜艇,以20节的航速航行,5天就能抵达东亚,一年内可在东亚停留88-123天;而从加州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则需要15天,在东亚仅能停留36天,这样的部署能让每艘核潜艇发挥最大效能。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分为弹道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两类,在行政上都隶属于两大舰队,但配备弹道核潜艇的大西洋舰队第10潜艇大队和太平洋舰队第9潜艇大队受美国战略司令部指挥,配备攻击型核潜艇的大西洋舰队第2潜艇大队、第8潜艇大队,以及太平洋舰队的第7潜艇大队、第8潜艇大队,则分别隶属于联合部队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除关岛外,珍珠港部署了12艘攻击型核潜艇,洛马角潜艇基地有7艘攻击型核潜艇,班戈海军基地则部署了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2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和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此外,美国还能使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斯特林海军基地、日本横须贺基地和韩国济州岛基地驻扎潜艇。
2012年,美国海军共装备73艘核潜艇,其中包括14艘俄亥俄级弹道核潜艇、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43艘洛杉矶级、3艘“海狼”级以及9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当时,太平洋舰队拥有59%的攻击型核潜艇。由于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已接近服役年限,大部分正在退役,而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每年1艘的建造速度赶不上洛杉矶级的退役速度,到2013年,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数量锐减至53艘,2020年降至49艘,预计到2030年将只剩43艘。美国海军至少需要48艘攻击型核潜艇才能满足需求,因为其实际部署率仅为18.5%,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只能调动10艘。其中,除了3-4艘为航母打击群护航外,仅剩6-7艘,预计会在北大西洋、东地中海、阿拉伯海各部署1艘,在关岛部署3艘。
三:美国潜艇在南海的挑战
目前中国拥有青岛、三亚两处核潜艇基地。位于黄海北部的青岛基地外,仅有一条末端抵达韩国济州岛的黄海槽适合核潜艇活动,而美国在日韩的基地群里部署了大量反潜巡逻机,能够对第一岛链内的海域展开密集搜索,一旦进入战时,该海区很容易被封锁。舟山群岛东南、先岛诸岛与台湾岛之间、台湾海峡南部及巴士海峡,是美国重点布防的反潜区域,其中舟山群岛东南的反潜区面积为220千米×330千米,其余三处则为50千米×175千米。从舟山军港出发的潜艇,需先向东南方向驶入冲绳海槽,再转向西南航行至台湾岛东北方能进入西太平洋,可这一带的岛屿均由美国盟友掌控。美国海军在宫古海峡部署了大量固定式水声监视系统,中国潜艇若想从宫古海峡向东进入太平洋,只能以3-5节的静音航速悄然穿越。
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太平洋的主要通道是巴士海峡。假设中国有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前出太平洋执行巡逻任务的周期为60天,那么平均每10天就有一艘需要穿越第一岛链。美国有能力在此部署舰艇编队与反潜机,构建起严密的反潜网络。不过,美国海军在南海并未布设固定式水声监视系统,其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又难以靠近海南岛,因此攻击型核潜艇成了最有效的反潜工具。三亚基地以南是开阔的南海,这里的水深也有利于大型潜艇发挥性能优势。美国每天都会用侦察卫星查看中国军港内停泊的舰艇,一旦数量有变动,就会通报给附近的攻击型核潜艇。美国攻击型核潜艇能利用收集到的舰艇水声数据,通过声学手段伪装成商船,悄无声息地靠近三亚基地附近,再用声呐对重点海域进行远距离严密监控,侦察中国潜艇的日常航线、分布状况,掌握其声信号特征。
到了战时,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可以在三亚基地周边,趁中国潜艇进出港时处于水面状态、毫无防御与隐蔽能力之际发动攻击;也能在中国潜艇的必经海域待机伏击,或者在巴士海峡巡逻,猎杀企图进入太平洋的潜艇;对于潜藏在北部湾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还可伺机在其返回母港补给时将其摧毁在港口内。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通常搭载12枚“战斧”巡航导弹,若按50%的命中率估算,一艘该级核潜艇可摧毁6个目标,这些目标既可以是停泊中的中国潜艇,也可以是海军基地内的军舰、仓库、洞库入口、维修厂、油库及指挥中心。此外,它还能在三亚港口、航道等处布设水雷,将中国海军封锁在港内;或用主动声呐搜索水雷布设区,引导己方舰艇通行;亦能从中国航母离港时便展开跟踪,为美国航母打击群提供情报,甚至可运送特种部队秘密渗入高威胁区域。
四:中国海军的南海水下斗争
中国要保障潜艇出港与航行安全,就需及时驱离在基地附近游弋的美国核潜艇。过去执行这一任务的是037型护卫艇,如今则换成了056型轻型护卫舰。在黄海与东海,由于水深较浅,声波会在海底与海面之间反复反射,能量快速耗尽,探测距离仅20海里,所以美国潜艇必须非常靠近中国军港,才能探测到中国潜艇的进出港情况。但三亚基地外水深较深,美国潜艇的拖曳声呐能探测到中国潜艇,而轻型舰艇的舰壳声呐却难以监控港口外数百海里的美国潜艇。中国需在冲绳海槽与西太平洋持续部署反潜舰艇编队,以掩护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太平洋。这类舰艇编队通常由4-6艘驱护舰及1架空中巡逻直升机组成,采用间隔500米的单列或双列纵队,以10-20节的速度进行反潜搜索,一旦发现潜艇,直升机便占据攻击位置,吊放声呐压制潜艇活动。不过这种方式和美国的拉网式反潜搜索一样,比较耗费资源,若每个舰艇编队执勤30天,在航率按33%计算,则需要24艘驱护舰才能维持持续的反潜搜索。
中国潜艇部队也可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中国常规潜艇噪声较低,只是水下持续航速偏慢,它可以在远海美国潜艇的必经海域待机伏击,在近海则构建由反潜机和056型轻型护卫舰组成的严密反潜网。这一反潜网的信息由部署在黄海槽区域、舟山东南和三亚东南的水下固定声呐阵列提供。中国的固定式水声监控系统早在1996年就被纳入863计划,分别在东海、北海和南海建成了研究平台,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水下光纤综合探测系统完成布放,该系统由水声综合探测系统、卫星接收站及卫星构成,可对中国周边海底进行大纵深探测。其中有一个布置在三亚海军基地东侧的陵水县黎安镇,能监控三亚港周边200海里范围的区域,一旦发现美国潜艇接近,便会立即召唤岸基固定翼反潜机赶来,将其压制在水下无法活动,随后056型轻型护卫舰再赶来将其彻底摧毁。
五:结语
随着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反潜能力日益提升,中国海军现代化潜艇与美国驻太平洋攻击型潜艇的数量比将达到7:1,这将有效扭转美国的潜艇优势。美国海军越来越难以在靠近中国海军基地的地方“守株待兔”,于是开始耍起各种花招。比如刻意进行“水声伪装”,将模拟的逼真舰船物理信号传递给中国海军,企图迷惑中国海军的声呐操作人员,使其在战时对探测到的水声信号产生怀疑,进而在反潜作战中出现判断失误。美国海军还利用各类媒体宣扬其反潜装备的效能,渲染自身海空优势不可战胜,制造“与美国潜艇作战等同于自杀”的舆论,试图让中国海军官兵产生抗拒、畏惧使用潜艇的心理,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种心理战只有在其自身足够强大时才会奏效,在如今美国海军日渐衰落的背景下,这招恐怕只能吓唬一下印度海军罢了。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杠杆炒股官网,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